頭條對百度的炮火越來越猛烈。
如果說2月17日的“頭條搜索”是頭條攻入百度的腹地搜索業務,那么4月20日悄然上線的“頭條百科”,就是頭條攻入百度腹地的腹地。
年方20的百度從來不乏對手。
幼年時期,有大哥哥谷歌、雅虎對其窮追不舍;在雅虎失敗、谷歌退出中國后,又有能征善戰的紅衣教主周鴻祎,攜360發起著名的“3B大戰”;在未見硝煙處,騰訊、阿里搜索之心從未熄滅;如今,頭條的進攻顯然比以往任何一次更為有力,華為搜索也在海外落地生根......
商業上一路硝煙,輿論上,百度活成了“秦”,天下苦之久矣。
2016年“魏則西事件”成為抹不去的罵名之后,“信息暴政”的形象一直無法抹去。
“我搜的好好的,一模一樣的內容,每次都要給我自動跳到百度App里去顯示”,“百度真是急功近利的KPI型企業,凡事根本不從用戶角度出發”……類似的抱怨不在少數。
甚至美團CEO王興也在飯否上表示:“在Chrome瀏覽器里點擊百度搜索結果總是會跳出到百度App,為了解決這個惱人的問題,我把百度App刪了!

4月7日,據國家網信辦披露,百度App多個頻道因大量傳播低俗庸俗信息、密集發布“標題黨”文章等,被停更整改;4月21日,百度在美國舊金山聯邦法院被集體起訴,指控其未能遵守中國互聯網規定、導致股價大跌。
但無論是商業上的一路硝煙,還是輿論上的大浪滔天,百度似乎有金剛護體,穩坐搜索引擎頭把交椅。
這一次,今日頭條能夠打倒百度嗎?
本文采訪了曾任谷歌中國工程研究院副院長,負責過谷歌中文搜索服務,現任寬凳科技CEO的劉駿、遠望資本CEO程浩、搜狗副總裁許靜芳,億歐數據分析師王怡茗等業內資深人士,試圖通過對上述問題的探尋,梳理搜索引擎的發展邏輯,從本質中見真相。
搜索引擎,PC互聯網唯一入口
2000年9月,在國際市場上已經成為主流搜索引擎的Google開通了中文版本,率先成為中國用戶電腦中的第一款搜索引擎。百度成立之初的商業模式是向門戶網站提供搜索引擎服務,2001年8月開始面向C端用戶推出獨立的搜索服務。2003年,雅虎收購3721,周鴻祎成為雅虎中國總裁,并推出獨立的搜索門戶“一搜”。到2005年,百度、Google、雅虎在中國的市場份額為37%、23%、21%,頗有三分天下之勢。2005年8月5日,百度在納斯達克成功上市,首日股價漲幅高達354%,成為該年度全球資本市場上最耀眼的星。谷歌成立中國子公司,找來當時任微軟中國研究院院長的李開復擔任谷歌大中華區總裁,正式進入中國。與周鴻祎決裂的雅虎則從軟銀手中購得淘寶股份,將雅虎中國全權交給馬云。馬云也立下豪言,“三年內在中國,搜索就是雅虎,雅虎就是搜索!騰訊推出SOSO(搜搜),網易推出有道搜索測試版。然而,由于與總部的糾葛,雅虎中國在半年之后就恢復了門戶網站的面貌,之后市場份額驟降至不到5%,在這一關鍵時刻,谷歌錯失進攻良機,百度接下了雅虎中國的份額,到2009年,百度的市場份額達到63.1%,谷歌中國為33.2%。2010年,因監管問題谷歌宣布退出中國大陸市場,百度再也沒有了有力的競爭對手。截至目前,據CTR互聯網監測panel數據,2019Q4基于全終端的各搜索引擎流量份額排名,百度位居第一為70.7%,搜狗位列第二為17.6%,神馬第三為5.1%。搜索之所以“兵家必爭”,是因為搜索引擎是PC時代互聯網的唯一入口。搜索引擎的本質功能有兩部分,一是信息搜集,使用技術從浩如煙海的網絡世界中抓取信息;二是信息分發,就是如何對抓取到的信息進行排序。然而在PC時代,互聯網的基本網絡架構是由互聯互通的網站組成的,搜索引擎基本可以爬取互聯網信息海洋中的任何一分子。因此,PC時代,要想進入網絡世界,搜索引擎就是唯一的入口。抓住了這個入口,就意味著掌握了互聯網世界中最大的權力。周鴻祎曾說,很多搜索引擎失敗是因為兩個魔咒,“一個魔咒是你有沒有足夠的用戶幫你改善體驗;第二個魔咒是,你有沒有足夠的流量使你進入健康的商業化循環!足夠多的用戶改善體驗和足夠的流量進入商業化循環,正是百度無往不勝的原因。“人們往往根據一篇論文被引用次、多少來評價這篇論文是否權威,如果把這種思路應用到網頁檢索上,哪個網頁被鏈接的次數最多,哪個網頁就被認為是質量最高、人氣最旺的。再加上相應的鏈接文字分析,就可以用在搜索結果的排序上了!痹1996年拉斯維加斯的一場信息檢索的學術會議上,倍感乏悶的李彥宏突發奇想。這個想法后來形成了李彥宏起家的技術——“超鏈分析術”,他還給這個原理取了個名字,叫“人氣質量定律”,也叫搜索引擎第二定律。映射到互聯網中,這個定律代表的其實是“數據網絡效應”:用戶使用你的產品越多,貢獻的數據就越多;貢獻的數據越多,你的產品就越聰明;產品越聰明,就越能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,用戶就越有可能經;貋碡暙I更多的數據。“搜索引擎是典型具有數據網絡效應的產品,”程浩對億歐表示,“用戶搜索地越多,反饋就越多,搜索的算法就越優化!2002年,為了對抗谷歌,李彥宏發起了“閃電計劃”,“要在9個月內讓百度引擎在技術上全面與Google抗衡!“閃電計劃”中,通過優化自身搜索技術,百度大大提升了用戶的使用體驗度。2003年6月“閃電計劃”結束后,中國教育報發起了“Google VS Baidu——兩大搜索引擎對決搜索之巔”的萬人公測。結果顯示,約有55%的人認為百度比Google好用,35%的人認為Google比百度好用。搜索技術優化搜索體驗——吸引更多用戶——用戶提供更多反饋——搜索體驗越優化,這一戰之后,百度基本建立起數據網絡效應。優化技術的同時,百度又開鑿出一條內容護城河,通過高度運營產品,來鞏固數據網絡效應。2002年,通過對網絡搜索請求內容的分析,百度發現中國網絡用戶更喜歡搜索娛樂內容,率先上線了百度MP3。同樣是基于用戶的反饋,百度洞察到用戶的社交需求,2003年開始,百度發布了一系列產品,打造搜索服務社區化。2003年,百度推出了百度貼吧,之后又相繼上線百度知道、百度百科等知識類社區產品,搜索社交模式為百度培養了大量忠誠用戶。之后,百度又相繼推出了百度視頻、百度地圖、百度HI等產品。到2009年,百度的內容產品線達21條之多,其中有七八個產品用戶量過億。積累起了足夠多的用戶,如何變現,形成一個健康的商業化循環,也是搜索引擎成敗的關鍵。如今,很多人把百度“惡”的原罪歸咎于競價排名,然而回顧以往,成就百度的,正是競價排名。成立之初,百度的商業模式是to B,向門戶網站提供搜索引擎服務。中國的主流門戶網站搜狐、新浪等,都采用的是百度的搜索引擎。然而當時正值互聯網泡沫破滅時期,李彥宏清晰地意識到,這套模式并不能支撐百度度過危機。為了度過危機,百度先后實驗了另外兩種商業模式,先照抄一家名為阿卡馬伊科技的分布式內容儲存解決方案提供商,通過臨近的服務器,引導網絡流量以加速下載;后又模仿一家名為Verity的硅谷公司,把搜索和資源管理服務一同賣給大家,但這兩種模式都沒有取得成功。李彥宏轉而轉向to C,并借鑒Overture首創的競價排名模式。這也有了此后在互聯網界流傳甚廣的段子,在董事會上,這個方案不被同意,李彥宏怒摔手機,說出了那句著名的“我他媽的不做了,大家也都別做了,把公司關閉了拉倒!正如李彥宏所料,互聯網寒冬下,B端客戶紛紛拖欠百度付款,而靠著競價排名,百度安然度過寒冬。此后,“數據網絡效應”下用戶源源不斷地涌向百度,競價排名模式則像印鈔機一樣,源源不斷地將流量變現。他們為百度打造起堅不可摧的護城河,并驅動著百度一路狂飆,來到了最高峰——2011年3月24日,百度在納斯達克收盤時,市值達到了460億美元,超越了多年盤踞中國互聯網上市公司市值第一位置的騰訊,成為當時市值最高的中國互聯網企業。2010年,谷歌退出中國之后,失去有力競爭對手的百度更是進入“躺著掙錢”的模式,將搜索引擎的生意做到了極致。“魏則西事件”發生前的2010-2015年,百度的收入以平均每年60%的增速保持高速增長。“移動互聯網有一個很不好的傾向,就是越來越封閉,幾大互聯網巨頭割據一方,壁壘林立!眲ⅡE表示。移動互聯網時代,每個細分領域的APP,在掌握了更有價值的信息,形成自己的生態圈后,毫不猶豫地對外關上了大門,信息之間的互聯互通不復存在。這種趨勢體現在搜索領域,就是搜索的分化:“搜索”的動作被分解,垂直類應用不斷分食流量。以往,無論是吃喝玩樂,還是購物、查資料,一切都可以在搜索引擎內完成。而如今,當你想要搜索旅游信息會去攜程,搜索音樂會去網易云,搜索商品去淘寶或京東,搜索餐廳去點評網,查詢好文章去微信公眾號......這就導致沒有一個搜索引擎可以通吃整個移動時代的信息,“全網搜索”不復存在。凡是在某個細分領域形成一定生態規模的玩家,都可以推出自己的搜索引擎。搜索引擎的價值和地位,從PC時代唯一的流量入口,到“泯然眾人矣”。“封閉的環境下,內容生態,就成為搜索引擎更加重要的競爭壁壘!眲ⅡE對億歐表示。誰擁有更為優質的內容生態,誰才是移動互聯網生態下最好的搜索引擎。百度唯一能做的,就是成為眾多信息孤島中,最優的那個。因此2016年,百度上線內容生態產品百家號,構建自己的信息島,并積極導流。然而截至目前,百家號并沒有給用戶帶來足夠的優質內容。2020年2月17日,“頭條搜索”上線,4月20日,“頭條百科”也悄然上線。據字節跳動最新公布的數據,截至2019年7月,字節跳動旗下產品全球總日活超過7億,總月活超過15億。在2019年的今日頭條生機大會上,今日頭條朱文佳曾表示,“你既然做一個東西,肯定是瞄著第一去做的,如果瞄著第二肯定沒有奔頭!“用戶需要另一個百度嗎?”在聽到這個問題時,程浩反問。時代的趨勢無人可逆,百度做不了全網搜索,頭條一樣做不了。無法“全網搜索”,那么投資、收購,就成了加強內容生態的另外一個來源。百度投資知乎、梨視頻、網易云音樂等,搜狗與騰訊結盟,然而在這一點上,頭條似乎比百度“更沒有朋友”。快速發展之下,這兩年頭條在各個領域四處征戰,在中國互聯網圈敵人遠遠多于朋友。百度被詬病的另外一方面,是廣告過多帶來了用戶體驗問題。而如前所述,廣告是搜索引擎的盈利模式,是搜索引擎的商業護城河。所以頭條搜索與百度并沒有本質上的不同,用戶并不需要另一個“百度”,而是頭條需要搜索。經歷了幾年的高速增長后,到2019年,今日頭條正在艱難度過DAU的增長瓶頸期,增長率已經趨近天花板。2019年年中,張一鳴曾表示:“如果沒有搜索場景的拓展和優質內容,頭條的增長空間可能只剩4000萬DAU”。正是因為此,字節跳動需要加碼搜索領域。除了DAU,營收上,今日頭條也需要尋找新的增長點。2019年,字節跳動被曝與軟銀等投資方簽訂了900億美元估值、對應年營收千億的IPO對賭協議。2020年1月,曾有媒體報道稱,字節跳動完成了全年業績,2019年全年營收超過1400億元,較上年增長近280%,但字節隨后對此否認。事實上,在業內還流傳著另外一個版本:字節跳動2019年營收目標原計劃1500億,其中搜索業務要承擔300億左右。為此字節召開多次廣告代理商推介大會。但結果全年搜索業務貢獻不足百億,字節整個年度目標并未完成。相對于用戶對信息流的被動接受,搜索是用戶的主動行為,需求更加精確,廣告的轉化效率更高,盈利能力也就更強。頭條對搜索的另外一個需求是,破除推薦引擎模式下的“信息繭房”,打通字節跳動的各個產品矩陣。2019年11月的生機大會上,剛升任今日頭條CEO的朱文佳闡述了今日頭條的“一橫一豎”戰略:“一橫”是盡可能豐富的內容體裁,“一豎”代表著盡可能多的分發方式。在以推薦引擎為主的分發方式上,字節跳動旗下多個內容產品讓用戶進入了“信息繭房”。搜索則能將各平臺內置的搜索能力聚合到一起,用戶通過主動搜索,可以同時獲取頭條、抖音等獨立平臺的內容,從而打破信息繭房,實現旗下內容生態之間的相互連接,構建更龐大內容生態。“因此頭條做搜索更多是進攻型防守,想要顛覆百度很難!背毯普J為,“差異化的核心是頭條有多少優質內容是百度索引不到的,而這些內容是有限的。事實上,我認為沒有什么行業老大是被類似的競爭對手顛覆的,都是被趨勢或者用戶習慣顛覆的!正如顛覆馬車的是汽車,淘汰大炮的是機槍,沖擊線下零售的是電商,能夠干掉百度的,一定不會是另一個百度。沿著搜索引擎的發展脈絡,或許我們可以去未來尋找百度顛覆者的影子:PC時代,基于個人計算機為主的單一終端,互聯網的基本架構是互聯互通的網站,搜索引擎能夠索引浩瀚信息海洋中的任何一分子;移動互聯網時代,終端從PC轉向手機,APP之間的數據封閉帶來了搜索行為的分化,搜索引擎的地位和價值下降;而隨著5G、AI、IoT等新興技術的發展,我們將迎來一個萬物互聯的新時代。萬物互聯的網絡架構下,終端碎片化、場景多元化將帶來搜索行為的進一步分化。未來,在智能音箱、智能手表、智能家居、智能汽車等終端和場景下,搜索行為將突破“搜索框”的形態限制,滲透到生活中的各個環節,無處不在。華為在2019年8月發布的《全球產業展望GIV 2025(Global Industry Vision 2025)》中,提出了“零搜索”的概念:受益于人工智能及物聯網技術,智能世界將簡化搜索行為和搜索按鈕,帶給人類更為便捷的生活體驗:從過去的你找信息,到信息主動找到你;未來,不需要通過點擊按鈕來表達你的需求,桌椅、家電、汽車將與你對話。除了搜索形態的改變,未來的搜索引擎也將更加智能化、個性化。“搜索引擎將從為你展示信息,到提供知識,再到直接給出答案!彼压匪阉魇聵I部總經理許靜芳表示。搜索引擎誕生以來,一直以展示信息為本質功能,而對信息的處理和加工則交給了人,許靜芳認為,“未來搜索引擎將具備整理信息的功能,展示給用戶的是結構化的知識,然而知識也需要人從中提煉篩選答案,搜索引擎最終也將具備這一功能,直接提供答案!事實上,早在2013年,谷歌就提出谷歌的目標是開發終極的個人助理服務。2016年,谷歌也發布了自己的智能助理“Google Assistant”,百度、搜狗也分別發布了智能助理小度、旺仔。除搜索引擎公司外,具備AI能力的電商公司、智能手機公司、AI創業公司等也借機推出了自己的智能助理,例如微軟Cortana(小娜)、蘋果Siri、亞馬遜Alexa等。在《全球產業展望GIV 2025(Global Industry Vision 2025)》中,華為預測到2025年,全球將有90%的人口擁有個人智能終端助理。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講,百度真正的對手,是不斷變幻的時代,是移動互聯網的時代大勢,是即將到來的萬物互聯時代。